國衛辦婦幼函〔2020〕77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我委自2018年實施母嬰安全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來,各地深入實施行動計劃,推動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促進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提升危重孕產婦救治服務能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溫馨的婦幼健康服務,全力保障母嬰安全,取得了顯著成效?,F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深入實施
各地認真落實妊娠風險篩查評估工作要求,指導各級醫療機構對孕產婦進行妊娠風險評估分級,按照風險嚴重程度分別以“綠、黃、橙、紅、紫”5種顏色進行標識,切實做到從源頭嚴防風險。山西、湖南、廣西完善妊娠風險篩查評估工作機制,建立風險分級管理、醫師分級負責、風險結果告知等制度,細化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工作標準。浙江健全省級孕產婦異地轉診平臺,做好孕產婦特別是流動孕產婦的健康管理。福建將風險篩查評估和“五色”管理嵌入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實施妊娠全程動態評估及分級管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陜西省寶雞市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創新服務模式,通過信息系統自動抓取孕婦檔案或門診病歷中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分級,自動進行五色分級標識并納入電子高危管理體系統一管理。
二、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不斷強化
各地嚴格落實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強化專人專案、全程管理、動態監管、集中救治,努力做到“發現一例、登記一例、報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江蘇制定《高危孕產婦管理規范(試行)》,建立專案管理、多學科救治、信息報告、供血保障等24項制度。湖南出臺《高危孕產婦管理制度》《疑難危重孕產婦救治與轉診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細化高危孕產婦管理服務要求。安徽、河南明確高危孕產婦接診醫師條件,由專人對妊娠風險分級結果進行專案登記管理。山東淄博建立“妊娠風險分級‘紅色’孕產婦管理聯動機制”,醫療機構發現妊娠風險分級“紅色”的孕產婦后在24小時內上報并立即啟動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婦幼保健機構、急救中心、助產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動機制。江西九江細化專案管理措施,一旦出現高危孕產婦失訪,即由醫院孕管員在內部交流平臺報告失訪或未遵囑產檢的孕產婦信息,由建檔時戶籍所在地縣區孕管中心進行進一步追訪,必要時入戶隨訪調查,實現專案管理高危孕產婦零失訪,隨訪率和專案管理率均達到100%,結案率≥95%。吉林白城每日上報高危孕產婦信息,各級均能及時掌控轄區孕產婦就診狀況、風險評估和管理狀態,系統管理率明顯提升。湖北宜昌搭建村級互助平臺,推廣村級婦女委員(計生專干)兼任婦幼保健員的“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村婦幼保健員與村醫協作,強化孕產婦健康管理。
三、危急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顯著加強
各地完善危重救治網絡,狠抓分片責任落實,健全協調協作機制,提升臨床救治能力,全面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貴州各級財政投入1.5億元,支持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重點醫療設備配備。上海全面實施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兩個專項規劃,設立常態化財政補助資金,支持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與運行。浙江啟動新一輪婦幼健康能力提升工程,省財政投入6000萬元對26個基層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和設備配備給予補助。廣東實施縣級婦幼保健院升級建設項目,支持欠發達地區60家縣級婦幼保健院建設。廣西投入31.84億元,支持67所縣級婦幼保健院基礎設施建設,為90家縣級婦幼保健機構配備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急救設備,完善區域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體系。四川爭取資金14.54億元,支持84個婦幼保健院和12個綜合醫院兒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提升;實施貧困地區城鄉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每年下派202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常駐45個深度貧困縣婦幼保健機構開展對口支援,組織省內實力較強的3家婦幼保健機構分別與三州簽訂幫扶合作協議,加強母嬰安全技術指導和幫扶。河南實施“369人才工程”培養計劃,為全省縣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各培訓產科醫師1名,縣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培訓新生兒科醫師、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各1名。江西對各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進行評估,一對一下達限期整改通知,組織編寫《危重孕產婦救治典型病案匯編》,指導臨床救治實踐。北京舉辦危重孕產婦搶救模擬展演,堅持一切從實戰出發,狠抓崗位培訓練兵。內蒙古舉辦全區婦幼健康職業技能競賽,為獲得每個單項第一名的選手申報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重慶舉辦母嬰安全知識和技能競賽,全市助產機構參賽率達85%以上。安徽組織編制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演練腳本,確保實戰演練效果。海南建立“產科重癥”和“兒童重癥”救治工作平臺,安排省級專家輪流值班,在線指導各市縣危重孕產婦和兒童救治工作。云南投入近2000萬元,專項用于危重孕產婦和兒童救治,支持邊遠和貧困山區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提前待產服務。西藏設立自治區助產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安排全區19個精準脫貧摘帽縣的助產人員參加首期培訓;實施孕產婦住院分娩優惠政策,農牧民孕產婦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在享受農牧區大病統籌基金中住院分娩費用全額報銷政策同時,孕產婦及護送者各獎勵50元,產婦享受一次性住院分娩生活補助1000元,此外還享受提前10天、每天30元的住院待產補助。陜西寶雞、吉林集安設立貧困孕產婦救治專項救助基金,用于貧困孕產婦的危重癥救治,落實政府兜底保障機制。
四、孕產婦死亡個案報告有效落實
各地建立工作臺賬,每月定期調度,動態掌握產婦分娩、孕產婦死亡以及服務資源利用情況。江蘇、陜西細化完善孕產婦死亡報告相關制度,規范孕產婦死亡通報和死亡核查工作。貴州實行“一周一報,一月一分析”,動態掌握全省孕產婦死亡分布,結合產婦分娩信息和高危管理情況,對全省和各市州母嬰安全形勢進行預判。山東開展孕產婦死亡數據多源比對核查和數據共享,將孕產婦死亡情況和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進行逐一比對,確保數據真實準確。上海建立“即時即評”孕產婦死亡評審模式,推進孕產婦危重癥評審。河北開展省級孕產婦危重癥評審,分析管理救治存在的不足,總結搶救成功案例的有效經驗。
五、約談通報扎實開展
各地對孕產婦死亡率呈現升高態勢的地區,及時派出專家組給予針對性指導,對任務措施不落實、工作嚴重滑坡的地區進行約談和通報。天津建立以區為單位的控制孕產婦死亡率的領導責任承諾制,各區人民政府與市人民政府簽訂《控制孕產婦死亡責任書》。山西對發生孕產婦死亡較多的3個地市下發母嬰安全督辦函,全省各級共開展約談85次、通報33次。江蘇印發《關于建立省級母嬰安全約談通報制度的通知》,建立孕產婦死亡定期通報制度,規范約談通報程序和工作要求。吉林開展母嬰安全質量提升年活動,強化省、市、縣、鄉四級母嬰安全保障服務網絡;開展母嬰安全質量暗訪,將暗訪情況通報當地政府并督促切實整改,先后約談三個市(州)衛生健康委主任。山東對7個母嬰安全呈高發態勢的市衛生健康委主要負責人發告知函,督促整改落實。貴州對孕產婦死亡病例數超過3例的縣,約談政府分管領導和衛生健康部門主要負責人,并責成該縣深入分析孕產婦死亡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報送整改報告。
各地積極推動實施母嬰安全行動計劃,涌現出了一大批工作業績突出的醫療機構,在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提升醫療救治服務能力、促進服務質量持續改進、開展便民優質服務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示范作用?,F對其中表現突出的100個醫療機構予以表揚(名單見附件),希望相關醫療機構鞏固行動計劃實施成果,進一步發揮好典型示范作用。
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以行動計劃為抓手,推動地方政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更加重視母嬰安全保障工作,著力解決影響產科、兒科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總結提煉一批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做好經驗宣傳和推廣。要推動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嚴守母嬰安全底線,切實維護廣大婦女兒童健康權益。
附件:2019年度國家級母嬰安全優質服務通報表揚單位名單?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0年9月8日